學術新銳 | 公共文化服務助力“文旅融合”的方式方法
發布時間:
2023-11-07 14:53
來源:
學術新銳 | 公共文化服務助力“文旅融合”的方式方法
一、公共文化服務助力“文旅融合”的概念
2.“文旅融合”的重要作用。當前,人們對于美好生活需求正越來越多地體現在文化和旅游消費方面,“文旅融合”已經成為助力經濟社會向好發展的重要力量。綜合國內外發展經驗來看,“文旅融合”對于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提升人民幸福指數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3. 公共文化服務助力“文旅融合”。“文旅融合”的最終工作目標就是要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服務,公共文化服務的核心詞也是“公眾”,所以兩者的價值取向高度一致。同時,作為一個地方重要的文化符號,公共文化服務理所當然成為“文旅融合”的重要抓手和推動引擎,對當地旅游品質提升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隨著新時代公共文化服務不斷成熟和優化,以及模式的不斷創新,必將帶動“文旅融合”向縱深推進。
二、當前公共文化服務助力“文旅融合”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 公共文化服務助力“文旅融合”的思想認識還不夠。當前“文旅融合”已經日益成為公眾關注的重要工作,如何充分利用好優質的公共文化資源,為旅游事業繁榮發展助力,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已經箭在弦上,亟待破題。但是,毋庸諱言,很多地方對于“文旅融合”的核心概念理解不夠,思想認識更是落后。尤其是對于如何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把文化特色和旅游資源有效結合起來,出臺符合地方發展需要的政策文件和頂層設計,沒有行之有效的舉措。
3. 公共文化服務助力“文旅融合”方式方法不夠豐富。公共文化服務有很多的表現形式,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還是存在著方式單一、內容單調的問題。很多地方“文旅融合”案例,絕大多數聚焦“非遺”+“旅游”,模式顯得單一,對于如何調動各方資源,多維度全方位推動“文旅融合”顯得辦法不多??梢姽参幕赵诶脙炠|資源拓展“文旅融合”的廣度和深度方面,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三、公共文化服務助力“文旅融合”的主要方式
2. 用公共文化活動推動“文旅融合”。著重培育符合地方特質,具有鮮明辨識度的主題文化活動。如寧波市鄞州區深挖地域特色,融合各方資源打造的一臺精品公共文化演出劇目《鄞地九歌》,非常形象生動地把鄞州的發展脈絡、古今往來、未來指向通過文藝節目描述得深刻到位,在北京巡演期間,獲得多方好評,有力地吸引了廣大外地游客到鄞州游覽,有效拓展了鄞州的文化影響力和旅游知名度。同時,要在各個重點景區開展豐富多彩、影響深遠的群眾性文化活動。這種群眾性文化活動可以是群眾自發組織的,以“文化搭臺、旅游唱戲”的模式推動“文旅融合”。寧波市鄞州區文化館近期在四星級景區寧波海洋世界門口搭臺唱戲,把“鄞州正在唱”全民歌會放在景區附近,吸引大量游客參加,既保障了廣大群眾享受公共文化服務的權利,又使得景區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0%,在繁榮發展公共文化事業的同時,也火爆了景區的旅游經濟。另外,一些快閃、走秀之類的“短平快”表演形式也頻繁在旅游景區推廣,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受到游客追捧和廣泛好評。此外,還要指導旅游企業打造符合自身特色的公益性主題文藝演繹品牌,保障其正確的文化導向。
3. 用特色公共文化團隊建設助力“文旅融合”。伴隨著公共文化事業日益繁榮發展,各種藝術門類的文化團隊也蓬勃培育起來。這些文化團隊,都有自己固定的成員,定期或不定期的排練、演出,成為公共文化事業的主力軍。用好這些隊伍,充分發揮其影響力,對于助力“文旅融合”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往這些特色文化團隊往往分布于各鎮、街道、村和社區等,在公益性公共文化活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面臨“文旅融合”的新形勢新要求,需要有觀念上的轉型,要敢于、善于用特色團隊向外地游客展示當地文化氣質,促成特色文化團隊的“文旅”轉型。如鄞州區“星光”合唱團,積極到各個景區面向公眾開放的場合開展巡演、快閃等公益性文化活動,用優美歌聲唱響鄞州精神,展現鄞州形象,深受景點和游客好評,在這個過程中團隊自身也獲得了長足發展。
4. 用公共文化陣地建設參與“文旅融合”。首先是要凝心聚力把公共文化陣地打造成為優質旅游景點,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載體如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有的早已經成為當地的文化名片和旅游地標,是各方游客必到的參觀地,以最直接的方式參與到了“文旅融合”之中。有的則各盡所能推出各種吸引眼球的舉措,著力打造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地。其次是籌建多功能的公共文化綜合活動中心。伴隨著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日益齊備,當前各地集展覽展示、培訓教學、活動開展于一體的綜合文化活動中心紛紛建成或正在籌建,由于其場地規模大、設施設備好、服務模式新,往往受到追捧,這種文化CBD的模式本身就很容易成為旅游目的地,對于豐富本地旅游資源有著積極作用。再次要借勢借力提升旅游景區公益性演出陣地,很多旅游景區內也都有各自的文藝演出設施設備以及演出場地。但這些場地僅僅是在演出時候發揮作用,平時都是束之高閣,需要進一步利用好當前比較流行的數字平臺如抖音、快手等主播帶動模式,主動融入數字化進程,培育新型的旅游文化網紅陣地。
5. 用文化志愿服務優化“文旅融合”。公共文化志愿服務是當前的熱點名詞,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紅馬甲“志愿者”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助力“文旅融合”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義。首當其沖的就是要推動文化志愿服務深入到旅游景點一線服務,直接向游客提供講解、介紹等志愿服務,用自身掌握的旅游知識和文化素養讓外地游客認知本地的風情風俗,從而對旅游目的地加強了解。同時還要著重推動文化志愿服務向特色化品牌化方向發展,文化志愿者都具備一定文藝才能,本身就有很強的表現能力,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適時在景區為游客即興表演,推薦當地特色文藝項目,為城市的旅游事業提供優質的“軟實力”。如鄞州區通過在景區內組織文化志愿者表演當地的代表性文藝節目非遺“馬燈調”,讓耳熟能詳的優美旋律為游客帶來不一樣的沉浸式文化旅游體驗,尤其是在節假日期間,通過加大演出頻次,為景區有效聚集了人氣和商氣。
6. 用優質傳統文化資源促進“文旅融合”。集中優勢人力、物力資源,充分發揮文化產業的溢出效應,設計、開發、制作、銷售、推廣當地優質文化旅游產品,以經濟經營為手段促進“文旅融合”達到新高度。這當中主要是要把握好對區域文旅產品的研究挖掘和開發利用,集中精神實現旅游文創產品創新,并符合市場需求。如1976年出土的戰國銅鉞“羽人競渡”是鄞州區國寶級文物,為此文化旅游部門調配各方資源開發了“羽人競渡”產品系列,包含衣帽、首飾、文具等等,受到游客廣泛歡迎,在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很好地宣傳了鄞州文旅資源和品牌形象,進一步做優做強文旅融合發展的宣傳推廣文章。
作者 胡 勇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文化館副館長,副研究館員
轉載自《文化館發展研究院》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