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綜合文化站:?想方設法謀發展 持之以恒求創新
發布時間:
2023-11-15 14:37
來源:
鄉鎮綜合文化站:?想方設法謀發展 持之以恒求創新
“最后一公里”文化陣地怎么守、怎么用、提供什么?對于我國大多數鄉鎮綜合文化站而言,這些問題始終盤旋于發展歷程之中。不同時期,似乎解法不同,不同區域,發展方向也不盡一致。近日,《關于持之以恒推動鄉鎮綜合文化站創新發展的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發布,對于鄉鎮綜合文化站發展的討論,再度成為熱點。
遇水架橋 專才專用
“大家注意動作要做到位,想象一下禾苗生長的動勢。”正給隊員糾正動作的,是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文化館濂溪藝術團的負責人。這支藝術團的團員平時從事藝術創作;每逢活動,又化身鄉鎮綜合文化站的文化志愿者下沉到基層,開展培訓,演出惠民。就在上個月,濂溪藝術團還與汝城縣文化館、湘南學院青年文化志愿隊組隊參加了全國2023年全國廣場舞展演(郴州片區)活動。他們創作和演出樣樣在行,有一身難得的“好把式”。
“這批團員都是我們從專業院校招募過來的,按照國家標準給予每人1萬元補貼。經汝城縣文化館委派,他們到各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協助工作,有著創作者與管理者雙重身份。”談到濂溪藝術團,汝城縣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副局長何文峰打開了話匣子,表示這批年輕人扎根鄉村,按需開展工作,很快就做出了成績,讓基層陣地不空轉、不閑置,還在村民中發展出新一批骨干力量。
人才要最大限度發揮專業才能,文化站設施和經費也要得到專用。對于現存的14個鄉鎮綜合文化站,汝城縣文旅廣體局堅持單門獨院,每個站面積不低于300平方米,且全部配置了公共文化一體機,所有經費使用項目也要提前打報告、進行公告,流程全透明化。
“曾經,我們也經歷過‘管送不管需’的階段,如鄉鎮一級收到過沒人會用的西洋樂器,有些設備落了灰,看著真是心疼。”為了改變這種情況,何文峰組織向各個鄉鎮綜合文化站發放問卷,讓大家提意見、講困難。結果統計上來,對于民族樂器和便捷式廣場舞音響需求最迫切,汝城縣文旅廣體局就以此為基礎配送資源,并調整相關績效考核標準,進一步提升服務主動性。“我們喜歡廣場舞,縣里就辦了大賽,分社區組和鄉鎮組進行展演。這路子對,大家的積極性就提上來了。”不少村民表示。
專站專用,設備不缺,人才不少。如今,汝城縣的鄉鎮綜合文化站已成為村鎮里不可或缺的文化振興“加油站”。“遇水架橋,想方設法,鄉鎮綜合文化站這塊牌子還得靠實實在在的行動來守護。”何文峰說。
一肩挑多責 服務深到人
每年7月到9月,是云南省麗江市的旅游旺季,也是麗江市拉市鎮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服務中心最繁忙的季度。文化宣傳和旅游服務一肩挑,這個服務中心多年來工作開展得越來越靈活。“雪桃上市的時候,我們有豐收節。鄉村旅游火熱的時候,我們有大聯歡。”在此工作了近20年的拉市鎮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服務中心主任董孔瑾介紹。
因為職業生涯是從導游工作起步,董孔瑾對旅游保持著高度的敏感性和獨到的思考。在她看來,文旅融合大背景下,拉市鎮將文化資源挖掘與旅游線路打造結合起來,把旅游宣傳納入文化綜合服務中,將村民的家鄉情和自豪感轉化為傳播優勢。只要實時跟百姓需求和上拍子、跟村里的發展戰略卡上步子,服務中心就不怕轉不好、轉不開。
事實上,服務中心總是熱熱鬧鬧,常常是全年無休地開著門。有時候,董孔瑾工作到晚上,在朋友圈分享一張拉市海的夜景。拉市鎮鄉村美術館館長、藝術家木云柏看到了會留一句:也在工作中。看到回復,董孔瑾就給服務中心的這位“外援”發來微信:近期村里正在策劃主題藝術展,您可得貢獻作品。
服務中心的工作多而雜,掛在公告欄上的工作人員只有幾位,但董孔瑾知道,像木云柏這樣的文化能人、藝術家都是文旅服務提供者。更重要的是,他們圍繞特定文藝興趣形成協會,深度參與到村里的文藝工作和旅游宣傳中。經過近10年發展,目前,拉市鎮有1個群眾文化演藝協會,入會文藝隊47支,共846人;2支納西古樂文化傳承隊,還有書畫協會、門球協會,去年又新增了乒乓球協會。村民只要找到愛好,就能自發申報成立興趣協會,也可申請加入多個協會。
從原來開展培訓找不到人,到現在大家踴躍報名,得益于協會層層擴展、分享信息。“村民能定期參加專業培訓,有更多自我展示、自我服務的平臺,我們基層資源分散、隊伍建設難的問題也相應解決。”董孔瑾計劃著,下一步要留下更多人才。
文化建設不放松 鄉村生活潛力足
在鄉鎮機構改革中,不少地區的鄉鎮綜合文化站整合進黨群服務中心、社會事業服務中心甚至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出現了人員不專職、文化站功能弱化、鄉村文化工作薄弱的現象。“在這一背景下,《實施方案》的出臺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和針對性。”中國文化館協會副理事長、浙江省文化館首席專家王全吉認為,要把加強鄉鎮文化建設與鄉村治理、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起來,把鄉鎮綜合文化站創新發展納入鄉鎮年度綜合考核體系,重點提高鄉村文化建設在年度綜合考核中的比重。“機構改革、部門融合后,鄉村文化建設不能放松。”王全吉表示。
《實施方案》提出要充分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對此,王全吉分析,從最初的鄉村環境治理,到鄉村文化禮堂建設,持續推進新時代鄉村建設,如今呈現出鄉村經濟發展、鄉村文化繁榮、鄉村環境優美的現代化新農村景象,這些離不開黨建引領、政府重視。
以《實施方案》為導向,鄉鎮綜合文化站要想成為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成為基層黨組織凝聚、服務群眾的重要載體,以及鄉村振興文化振興的“加油站”,還需持之以恒求創新、謀發展。王全吉建議,縣級文化館、圖書館要發揮總分館制體系的作用,利用數字化平臺,面向基層提供優質數字文化資源;組建以鄉村文藝骨干、文化團隊為主體的文化社群,進行線上為主、線下補充的常態化藝術輔導;策劃組織具有鄉村特色、時代特征的群眾文化活動,引領鄉村群眾走進數字化時代、玩轉新媒體,在新媒體上展現生活智慧、藝術才華,傳播鄉村美好,發掘鄉村潛能,找準共富路徑。
轉自《中國文化報》作者:王彬
附件